依據2017-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,20歲以上國人三高自知率為:高血壓68%、高血糖66%、高血脂23%,可以發現多數民眾不知道自己的數值已有異常,其中高血脂自知率更是敬陪末座。

高血脂是引起動脈粥狀硬化的主因,會增加腦梗塞風險,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是健康成人的3倍,因此應該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,及早發現並透過運動及飲食來改善,若等到過量脂肪堆積,引發肝硬化、腦中風等不可逆症狀時,恐怕就為時已晚。
 

高血脂的定義

健檢報告一堆紅字,你也看的霧煞煞嗎? 讓營養師來替你解答!
血脂肪 理想數值
總膽固醇 <200 mg/dl
三酸甘油酯 <150 mg/dl
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HDL) 男性>40mg/dl
女性>50mg/dl
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) <130mg/dl

以上任一數值異常或合併多項數值異常時,就可視為高血脂症

為什麼血脂會升高?

高油高糖且缺乏膳食纖維的飲食習慣,使攝取的脂肪量長期大於代謝量。脂肪代謝能力差,就容易造成血中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含量上升,可知血脂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。

高血脂4大危害

  1. 心臟疾病

長期高血脂會導致脂質在動脈壁上沉積,形成粥狀斑塊,逐漸使血管失去原有的彈性、變厚;內腔變窄或堵塞,形成動脈粥狀硬化,阻礙血液流動,增加血管阻塞的風險,如冠狀動脈阻塞易引起心衰竭、心律不整等心血管疾病。

  1. 腦中風

高血脂引起的動脈粥狀硬化,會導致腦血管血流受阻,引發缺血性中風等症狀。

  1. 脂肪肝

過量的脂肪在肝臟堆積,會阻礙肝臟解毒及相關生理功能,可能進展成不可逆的肝硬化症狀,且肝癌風險亦飆升33%。

  1. 急性胰臟炎

高血脂為誘發急性胰臟炎的第三大原因,當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濃度大於500mg/dL時,血中過量的脂肪酸會導致胰臟細胞損傷,造成胰臟發炎,常見症狀為劇烈腹痛、噁心或嘔吐。

不止助排便,膳食纖維幫助降低血脂!

  1. 加速膽固醇代謝

飲食中的膳食纖維會與膽酸結合,增加膽酸排出體外的量,而肝臟為了補充被排出的膽酸,會加速血液中的膽固醇代謝成為膽酸,可降低血膽固醇濃度,達成調節血脂的目的。

  1. 降低油脂吸收

研究顯示,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包覆飲食中的油脂,減少腸道脂肪吸收進入血液,增加脂肪排出,具降低血脂的功效。

  1. 減少膽固醇合成

膳食纖維能經腸道菌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(丙酸、丁酸),可抑制肝臟中膽固醇關鍵生成酵素的作用,減少內生性膽固醇的生成;此外,還可幫助維持腸道菌叢多樣性平衡,輔助調節脂質代謝平衡。

膳食纖維是維持腸胃道及血管健康的重要營養素,但根據統計90%以上的國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,男性平均每天攝取量為13.7g,女性為14g,距離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25克,足足少了一半。

這樣做,輕鬆吃進足夠纖維

  • 每餐至少1~1.5碗蔬菜

1~1.5煮熟的蔬菜,就相當於吃進2~3份蔬菜,以常見的燙青菜種類如地瓜葉、空心菜、大陸妹來計算,每餐可攝取約2~5克膳食纖維,高纖蔬菜還有像是黑木耳、牛蒡、秋葵、菠菜或青花椰等,都是很棒的選擇

  • 以全穀類取代白米飯

白米為了有軟糯、滑順的口感,去除掉稻穀、米糠、胚芽的部分,但同時也讓膳食纖維含量大大流失,一碗糙米飯(4份主食)的膳食纖維約2.8克,為白米飯的將近5倍之多,因此可以多選擇胚芽米、糙米、黑米或全麥,來代替白米或小麥。另外營養師也很推薦地瓜、南瓜或馬鈴薯這類原型根筋類食物,以4份主食類的份量換算,膳食纖維量更可提高至4~5克以上

  • 以豆類代替部分肉類

國人蛋白質攝取多來自肉類,但其所含的動物性飽和脂肪,其實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,建議以豆類來取代部分肉類,既可增加膳食纖維攝取,又能降低飽和脂肪攝取,如涼拌毛豆,或是在白米中加入黃豆一起烹煮,整粒的豆類其營養素保留是最完整的。

  • 水果直接吃

水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,洗淨切塊直接吃是最好的,部分店家為了使果汁喝起來順口,會過濾掉果汁殘渣,但同時也一起把寶貴的膳食纖維過濾掉了,使得水果的營養價值大打折扣。建議每天最多吃2個拳頭大的水果,當攝取過多,水果中的果糖會被轉換成脂肪,以三酸甘油脂的形式儲存於肝臟和血液中,反而易導致血脂升高。

想降血脂,積極調整飲食之餘,維持理想體重、戒菸酒、養成運動習慣及規律作息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現代人生活忙碌,常常三餐外食,營養師推薦也可補充水溶性膳食纖維粉,作為日常保養,更可有效提升調節血脂的效率,幫助維持心血管健康喔!